打开新一代消费者的钱包有多难? |
7月酷暑的街头,90年生人的小美,喜欢穿着热裤和露肩吊带,走在没有遮阳伞的艳阳下,这在她看来,是年轻的资本。 而她的同学小阳,则喜欢穿着大LOGO 的T恤和修身铅笔裤,即使满身是汗也不露出一点皮肤。 在她们看来,街头上每一个人的穿衣风格都代表独立的个性,就像整形一样,注射和激光能打造出不同的效果。 一个不可否认的现状正在蔓延,消费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愿意出资打扮自己,但要有个性,而不是大同。难怪有品牌感慨:“想要说服这一代的消费者打开钱包,比过去要难很多。” “在个性化消费时代,如果我们还是按照传统的大规模标准化方式去生产,最后就只能打价格战。”印象乌托邦创始人周仙雄说,“我们只有专注开发好产品,打差异化竞争,才能有发展空间。” 当人们的消费心理从过去的攀比心理“你有,我也有”,变为“你有那个,我要这个”,越来越多的品牌为了适应市场而变革产品,催生出符合个性消费心理的时尚变革。 因为与众不同,所以受青睐 “我们一生中会换很多个背包,但不是每一个背包都有故事。”看到这句话,耳边似乎回荡起陈奕迅那首广为人知的《你的背包》,让人瞬间萌生出购买的冲动。而他们不仅有故事,还有斑斓的色彩,精湛的工艺,夸张的想象力。这个来自广州的皮具品牌“印象乌托邦”,用不同于其他皮具品牌的创意设计,打破了皮料呆板、沉闷的印象。难怪在CHIC2017(春季)展上,它成了众星拱月般的存在。 据周仙雄介绍,从2013年推出市场以来,公司连续三年实现销量增长翻番,经常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最夸张的一次,我们的展品连同展位全部都被一个地产商买走了,应该算是在展会上创造了一个奇迹。” 而来自江苏的童装品牌BOBO&TOTO,同样以精致的格调与有型的设计感获得新生代父母的青睐。就拿纱裙来说,大部分厂家多采用硬纱,这样做出来的裙子非常有型,但舒适度较差,除了宴会、表演等特定场合,很少有妈妈愿意将它作为宝宝的日常服装。而BOBO&TOTO用的是软纱,适穿性更强,只是在设计和工艺上颇为繁琐。除此之外,BOBO&TOTO也特别注重裙子的滚边、腰带等细节部位的处理,力求在设计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与众不同,所以我们每一季都会推出一些个性化的设计,通过某些部位的变化,比如贴布的位置、领子的边、拼接色块等,使衣服不重样。”BOBO&TOTO副总经理陈秀梅说。 挖掘个性化需求,他们有妙招 人们总是很容易看到别人的成功,羡慕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却很少人知道为了精准挖掘客户的需求,他们在背后付出了什么。 陈秀梅向我们透露了BOBO&TOTO成功的秘密:“我们的客户大部分是80、90后的年轻妈妈,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对于服装的品质和款式要求都很高,因此,在品牌推出之前,我们就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对当下的形势、潮流趋势把握得还是比较精准的。同时,我们也与韩国、香港的设计师交流,把最时尚的潮流运用到设计中。而和宝妈的沟通,则让我们更加了解客户的心理,根据他们的建议优化产品,也让他们多了一份参与感。” 从前,品牌与品牌之间的风格界限模糊,人们往往依靠LOGO来区分,而现在,品牌开始注重打造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产品的设计感、体验感上下功夫。作为一个推出不久的新品牌,印象乌托邦能在展会上吸引如此多的专业观众,也与他们背后的努力分不开。那些色彩斑斓的皮具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周仙雄和他的团队不断探索尝试的成果。“我们在皮质上采用特别调和的染料水,而不是传统的用画笔画上去,这使得整个包很自然。而且,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手工定制,每一个都不一样。”除了包包,印象乌托邦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产品族群,皮沙发、皮鞋、皮衣等皮制品,都是族群的成员。 周仙雄为印象乌托邦设置了一个发展目标——进驻高端商场。“说实话这个过程还是比较艰难的,因为我们是一个新品牌,知名度还不是很高,但我们对自己的产品很有自信,现在主要想通过CHIC展会走出去,为我们的品牌打响知名度。” 时尚变革,在阵痛中化茧成蝶 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也刺激着一些小众风格的独立设计师品牌的涌现。利步瑞就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商机,从一个生产制造型企业,转型成为设计师品牌的大后方,为他们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撑。 “目前国内有很好的设计师,也有很好的创意,但受限于工艺、成本、起订量要求等因素,他们的很多创新设计都实现不了,我们利步瑞就是抓住了这一点,利用我们多年生产的技术优势,通过一系列流程去打造一个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全产业链,为这些个性化品牌提供支持。”利步瑞党委书记徐相东说,“我们的自动化染色、数码印花、面料再造、人体工程学裁剪、复杂工艺的组合等技术,在国内都称得上一流水平,并且我们还在不断精进,以后会做得更好。” 徐相东认为,在国内新一轮消费升级环境下,消费者对个性化消费的期待只会不断高涨,大众化产品将逐渐被细分市场瓜分,这对习惯标准化生产的传统企业已经带来冲击,变革已势在必行。“当然,改革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前期的投入会很大,特别是技术上的投入,成本大周期长,企业必须作好充分准备。” 陈秀梅的看法,与徐相东不谋而合:“一方面,企业有自己坚守了许多年的理念和风格,转变确实需要十分的勇气,也需要企业好好地思量。但如果企业已经遇到了瓶颈期,研究当下客群的需求就十分重要,包括你的设计、产品、思路等,都需要顺应趋势去做一些改变。” 守得云开见月明,经历过转型的阵痛,企业终将迎来化茧成蝶的一天。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