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跟着讲师走,华服设计大赛在等你......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6-06-07


  自首届中国华服设计大赛启动后不久,由《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组成的华服大赛宣讲组也随之成立,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走遍大江南北的20所设计类院校。


 

  王振宇:真心希望同学与大赛共进步

  在大赛宣讲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习惯于程式化地应对比赛,其实本届华服大赛在赛制和行业落地等方面都突破了以往的模式,拿出了拒绝平庸的态度。

  充满诚意地带着首届中国华服设计大赛走遍全国服装名校,面对一张张青春洋溢、渴求机遇地面孔,我感触良多。

  对于名目众多的设计类赛事,学生们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并能帮助自己的正规赛事,最好能与学校阶段性学习的课程相结合,而不应仅仅根据赛事的“含金量”决定参赛与否。

  同时在大赛宣讲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本身对于赛事的要求以及方向性比较盲目,他们习惯于程式化地应对比赛,以“不变应对万变”的平庸态度比较普遍。

  在宣讲过程中,通过提问,我发现学生们而对“华服”的理解显得比较单一,并且大多集中在“过去时”,缺乏对眼下以及未来市场的设想和思考。

  我将宣讲过程中的发现的情况总结如下,希望我们共同勉励,为学生们托举起更加广阔的天空。

  首先,对偏离“中心地带”的设计院校学生来说,无论专业学习情况如何,信心明显不足;或者有一颗勇于表现的心,但是缺乏执行力。

  其次,学生们获取赛事信息的渠道往往相对单一,较为依赖专业老师的口口相传,很多学生没有“定向关注”的习惯,导致经常错过很多赛事。

  最后,学生们了解大赛信息、梳理选择大赛的能力比较弱,除了关注奖金、评委之外,缺乏对其他重要信息的识别能力。

  其实多年参与大赛组织的经验让我知道,很多设计师坚持设计梦想、一直走下去的动力,往往就来自于一次成功的比赛经验。我们希望,首届中国华服设计大赛,能承载更多设计师的梦想!


  刘嘉:宣扬中华文化,大赛诚意扛鼎

  "传承匠心 新兴华服",带着这样的主题走近师生,深感责任重大。因此,每当提及大赛主题时,我们总会尽可能地将业界对“华服”概念的普遍理解和想法带给他们。我们都期待着年轻设计者们能够汲取传统服饰养分,带给我们符合当代人审美、代表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服装。

  作为一项首次举办的设计大赛,中国华服设计大赛能够走进众多知名院校,并受到师生的热切关注,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赛事设置上,导师制和商业落地的特点也受到了院校师生的好评。

  作为大赛亮点之一的导师制,引起了师生的关注和共鸣,特别是学生们还发现,导师制环节中的三位导师都是在行业中极具影响力的设计名师。这一创新环节的设置让很多学生眼前一亮,如果有幸得到其中任何一位的指点,对学生们来讲都会是一生难忘的经历。

  而当学生们看到大赛金奖奖金高达十五万元时,立刻感受到了大赛组委会对好设计的足够诚意。

  在多场宣讲结束后,大赛宣讲团依旧被学生团团围住,想要了解更多详情。

  比如一位学生提出,能否在参赛作品中加入一组童装,这样的想法非常值得认可,一方面本届大赛倡导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童装和成人装如能恰当结合,将十分契合代代相传的传承寓意,另一方面,“二胎政策”搅热了童装产业,身处校园的年轻学子能够聚焦产业热点,难能可贵。

  在参与一般大赛时,选手们在成衣制作环节,往往会受到面料挑选的诸多限制,而局限了创意设计的落地。面对这样的困惑,我们也在这里向选手们郑重承诺,华服设计大赛将在成衣制作环节尽最大可能为选手提供面料支持。因为这一点正是华服大赛务实落地的创新举措之一。


  刘妍:当被学生环绕,我也同样年轻

  走进每一所校园,都能看到布满一面面墙的海报,各种大赛信息充盈着校园……透过这一张张纸,学生们又能得到多少信息?又能有哪一样能激发他们参与的冲动呢?

  首届中国华服设计大赛宣讲团走进全国20所设计类院校,走到学生们中间,面对面解析大赛规则。我很荣幸能成为其中一员,走进了多所院校,与未来的设计明星们直接交流。

  大连工业大学的宣讲中,虽然,大多数学生很羞涩,连合影都躲躲闪闪,但是他们能主动来到宣讲教室,已经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内心里潜在的参赛热情。

  厦门的两所院校的宣讲是我们在一天之内完成的,学生和老师们都特别积极,问了很多细节的问题,在这样的大氛围下,我恍惚觉得大奖就在他们之中,疲惫也随之消散。

  中法艾蒙时尚学院的宣讲是我主动要求加入的,因为我潜意识里认为,国际合作院校、国际化教学体系下的学生对华服设计大赛应该有着与公立院校学生不同的视角。

  惊喜果然出现了。这所院校的学生,思想十分活跃,态度也特别积极。秉承了国外的教学模式,在宣讲过程中,学生频频与我们互动,有什么问题都是直接提、有什么想法也是直接说。

  有的学生甚至能讲出华服设计大赛中几位非遗传承人的事迹,这让宣讲团队非常意外,可见平时他们对知识的储备面很广、而且非常深。

  首届中国华服设计大赛,不仅是一张写满参赛要求的海报,更是一张携手传承匠心的邀约,走进这些年轻人,不仅是一次大赛的宣讲,也是一次实打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宣扬,最后希望他们能给我们带来惊艳的作品。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