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周刊的故事|我与《纺织服装周刊》的不解之缘 |
吴迪/文 我与《纺织服装周刊》的不解之缘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原副主任 吴迪 今年《纺织服装周刊》创刊20周年,使我回忆起一幕幕的往事,有的细节已经模糊,脉络却越来越清晰。2000年时,我在纺织工业协会工作。当时协会处于初创时期,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在探索,媒体刊物不多,所以在看到《纺织信息周刊》(当时的刊名,下面简称《周刊》)时,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记得最初的几期有一篇时任国家纺织工业局副局长许坤元写的“中国纺织工业调整与展望”的文章,对于认识压锭调整后纺织工业的形势和发展前景十分有帮助,至今还有印象。 新世纪以来,我国纺织工业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纺织企业对信息系统的需求大幅度上升,纺织信息化建设迎来了一轮新的高潮。我当时负责全国电子办在纺织行业的信息化项目,承担国家科技部的相关863课题,也参与了《纺织工业“十一五”科技进步发展纲要》的制定。为了更好地对外宣传纺织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我写了“纺织信息化:未来五年需突破4项技术”一文,阐述了发展纲要中4项信息化技术,投稿后发表在《周刊》2005年第6期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后应《周刊》编辑约稿,围绕“纺织信息化专题”,以863课题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分别就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管理信息系统(ERP)、制造执行系统(MES)、自动控制系统等信息化技术在纺织行业的应用写了几篇系列文章。这些成为我为《周刊》撰稿的开端,既是刊物的忠实读者,又是刊物的热心作者,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图1 《周刊》2005年11期 从那时起的十几年中,我不断为《周刊》提供信息化建设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稿件,涉及行业化ERP、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既有年度信息化的成果分析和前景展望,也有对“十二五”、“十三五”相关规划和发展纲要进行政策解读。最近的一篇是发表在《周刊》2020年第11期的“信息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一文,介绍了2019年纺织信息化的新进展。 我欣喜地看到,随着行业迈向纺织强国的脚步,《周刊》以不断创新的传播理念,砥砺前行,从传统纸媒,发展成为新型的融媒体平台。尤其在疫情期间,及时报道各种抗疫产品的开发生产,反映各地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在《行业观察》栏目为专家的最新观点提供平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纺织服装周刊》20岁生日之际,我衷心祝愿刊物在新的起跑线上,继续见证和创造中国纺织工业的更加美好的未来,以崭新的姿态,步入而立之年!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