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打造全民文化时尚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6-02-26


  本刊记者-董笑妍

  每年“中国服装大奖”的公布都会成为中国品牌服装业界的现象级事件。今年,大奖形成的时尚文化影响力更是吸引了海尔集团、天猫服饰等跨界力量的重磅参与,“中国服装大奖”也随之进入了跨界合作、打造全民影响力的新阶段。

  时值2016年,“中国服装大奖”已经成功举办了11年。在这11年里,大奖一直致力于通过对服装品牌的市场检验和客观评价,树立年度行业榜样,加强中国服装行业与企业的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推动中国服装品牌更加前瞻潮流风尚,更加注重文化品格,更加贴近公众消费,促进品牌全面发展。

  强势跨界,扩大社会影响力

  今年,大奖形成的时尚文化影响力吸引了海尔集团、天猫服饰等国内实力集团的参与。

  海尔洗衣机·2016中国服装大奖将以跨界融合的运作手法、更加完善的评审机制和设立“奖项代言人”的全新宣传思路,将大奖从一个表彰中国自主服装品牌的荣誉舞台,逐渐全面转向为,能为社会带来一手品牌、时尚及财经资讯,以服装品牌消费为前导的、全民参与的文化时尚事件。

  此次跨界合作是大奖首次与家电企业和电商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以大奖作为纽带,海尔洗衣机植入高端洗衣机新概念,并与众多志同道合的服装品牌一起,建立了“智慧洗护生态圈”计划。该计划将以科技手段革新传统服装洗护概念,以更加精细化的技术标准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服装洗护体验,并使服装品牌的售后服务更加完善。

  同时,电商作为服装品牌宣传与销售的主要途径之一,也得到了大奖空前的高度重视,与天猫服饰平台的全面合作正是基于此。网络平台不仅是服装品牌销售的平台,更是能与广大消费者建立最普遍、最直接、最快捷联系的重要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大奖不仅可以更权威、广泛地树立品牌榜样效应,也能通过评选过程促进参选品牌的实际销售,这正契合了大奖打造全民文化时尚事件的初衷。

  此外,大奖还首次采用了品牌领军人物群体形象为活动代言的方式,向社会推出大奖新形象,使公众在认同大奖的同时,也深入了解行业商业领袖。同时,通过代言人鲜活的形象,中国服装大奖这一行业荣誉平台将向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为年轻人树立更多标杆。该计划一经提出,便获得了企业家的全力支持和行业好评。

  完善机制,荣誉与业绩双丰收

  为配合各项革新,大奖也及时完善了评审机制。

  首先,本次大奖报名分两大途径,一是由国内自主服装品牌通过中国服装协会官网报名端口,自愿在线报名;二是由海尔洗衣机·2016中国服装大奖提名委员会提名,产生符合奖项设置的候选品牌,来源分别为中国服装协会男、女、童、运动休闲、内衣、羽绒各专业委员会提名品牌,天猫服饰频道推荐品牌,百家亿元商场品牌覆盖率调查中排名前列的品牌,以及第一至第十届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提名品牌。

  报名截止后,由大奖组委会组织召开提名评审会议,产生各奖项的提名品牌名单。

  随后各提名品牌进入网络评选阶段,由天猫服饰平台提供销售与推广帮助,并建立“大奖”专题页面进行网络评选。大奖专题页面将全程为提名品牌的天猫旗舰店提供链接,带动店铺销售业绩。各提名品牌也可在此基础上联动各式店铺活动,吸引消费者,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与知名度。

  同时,大奖还将以2015获奖品牌领军人物群体形象代言的形式推广各奖项,在持续一个月的网络评选期间根据奖项设立不同的主题日。

  最终,网络评选由网络投票与此阶段提名品牌发生的网络销售组合,按不同比重计入大奖最终评选分数。

  十五项大奖,托举服装行业新榜样

  网络评选结束后将进入现场评选阶段,由专家评审团、媒体评审团现场投票。提名品牌的最终评选分数由普华永道公司统计网络评选成绩与现场评选成绩,按合理比例共同组成。

  大奖的整体评审过程,也将委托普华永道公司进行全程审计监控。

  现场,海尔洗衣机·2016中国服装大奖将最终产生最佳商务男装品牌、最佳休闲男装品牌、最佳潮流男装品牌、最佳风格女装品牌、最佳时尚女装品牌、最佳青春女装品牌、最佳时尚运动品牌、最佳休闲时装品牌、最佳童装品牌、最佳内衣品牌共十大奖项获奖品牌。

  此外,组委会还设立了特别奖项——互联网最具潜力品牌、互联网最具创新品牌、互联网最具创意品牌,以及产业推动大奖、行业支持大奖,共五个奖项。

  秉承创建新的品牌自检体系,更好地体现市场化、社会化检验原则,是大奖革新的指导思想,逐项举措变革都为力促大奖成为一个由协会、品牌企业、电商、上下游企业跨界联合的集文化、营销与市场热点共存的社会事件。未来,大奖会为更多的中国优秀自主服装品牌提供新的平台与契机,为正处在新时期、新浪潮、新常态下的中国服装业带来新的收获与希望。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