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一次务实共赢的收获之旅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7-09-08


全国纺织复合人才培养工程高级培训班组织学员在日本考察交流

  窦娟/文

  7月10~15日,全国纺织复合人才培养工程高级培训班(以下简称纺织高训班)组织学员34人前往日本进行考察交流,从技术、市场、管理、院校等不同视角,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了解日本纺织化纤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丰富的学习内容,让学员们收获颇丰。

  坚持研发投入 持续创新生产技术

  走访单位:东丽集团、帝人集团

  7月11日,纺织高训班学员汇聚东京,参观了世界知名企业东丽集团和帝人集团。

  东丽集团是世界著名的纺织纤维代表企业,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国际领先。作为一家百年企业,东丽集团一直秉持“纤维改变世界”的信念及创新发展的理念,不遗余力地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通过技术融合、产业合作、改革供应模式等实现创新价值,为全人类提供了更新价值、更高品质的产品。

  东丽集团专务取缔役、纤维事业本部长、大阪事业场长大矢光雄向学员介绍了日本纺织化纤行业的发展历程,以及东丽集团的发展现状、中期发展规划、东丽集团组织结构等内容,并指出持续不断的研发、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及逐步深化的国际化运营是东丽的三维发展模式。

  东丽集团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企业产品研发,在分享与优衣库的合作经验时,大矢光雄指出和下游合作时耐心是重中之重,而寻找同企业秉承相同理念的合作伙伴是合作的前提。据了解,东丽集团在同优衣库合作开发保暖内衣时,提供了上千种解决方案才获得优衣库最终的认可。

  帝人集团是日本首家人造丝厂商。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帝人集团一直秉持进取挑战的精神及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与时俱进的化学技术和最尖端的研发力量,扩大业务,拓展新兴领域并推进业务全球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帝人集团外事部门总经理吉伸之向学员详细介绍了帝人集团的主营业务,并介绍了包括碳纤维汽车、压力感知碳纤维布料、透明树脂灭火器、可染芳纶、耐高温的聚酯薄膜通电芯片等新型研发产品。

  帝人集团一直致力于人类生活品质的提高,未来,帝人集团将继续延伸化纤产品在医疗交通工具、安全防护等领域的开发。

  持续的技术创新是东丽集团、帝人集团成为百年企业的核心动力,无论经历怎样的经济动荡,两大企业集团始终坚持研发投入,不断完善产业链,丰富产品种类,在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人类高品质的生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高功能、高性能纤维仍是日本化纤未来发展重心

  走访单位:日本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信州大学

  7月12日,学员与日本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和信州大学展开交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了解日本纺织化纤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日本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成立于1948年,其主要职能包括提高化纤工业的发展水平、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国际合作、开拓化纤应用新领域等,成员包括东丽集团、帝人集团、旭化成等国际知名纤维企业。2014年日本碳纤维协会并入日本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日本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常务理事杉原克向交流团介绍了日本化纤行业的发展现状。他指出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日本化纤行业已从早期重视量的扩大发展为注重质的提升,致力于高附加值产品及特色产品的开发,并且在高功能、高性能纤维材料方面体现出竞争优势。

  为了响应终端用户需求,日本化纤企业开发了大量用于舒适、运动休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高功能纤维,以及用于航空航天、汽车、防护、电子等领域的高性能纤维。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日本化纤产品在住房、建筑等非服用领域的发展态势持续上升,占比由2000年的66%增长到81%。在国际贸易方面,从服装进口量来看,日本的进口渗透率高达97%,但进口金额占比为77%,说明日本本土服装产品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

  未来,日本化纤行业将专注于四个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推进高功能、高性能纤维的发展,持续开拓纤维在智能服装、交通、基建、医疗、环保等方面的应用;以自贸协议为基础,进一步推动全球化进程;扩大纤维在应对全球变暖、资源短缺、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应用;集成IT、信息、物联网、智能化等多种工具,顺应社会结构发展趋势。

  信州大学是日本著名的纺织化纤高校及纺织研发基地。作为日本唯一的纺织科学学院,信州大学纤维学部通过与国内外研究机构、行业、学术界以及政府等部门多样化合作,成立了FII政产学纤维创新孵化机构,对加快新产品开发、推动纺织化纤成果产业化、提高当地纺织工业的竞争力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信州大学纤维学部机能机械学专业力民教授介绍,信州大学纤维学部设有四个专业,包括先进纤维和感性学科、机能机械学科、生物工程、应用生物科学科。纤维学部近年来逐渐加大与国际院校的合作力度,并在防护服、纳米纤维、高强高功能纤维、绿色纺织、生物医疗纺织品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应用研究。

  纤维学部田中稔久教授和大越教授分别就“环境友好及人体亲和纤维材料的发展”和“纤维结构形成与强度之间关系”做学术报告,分享了学部的最新研究成果。

  FII(Fiber Innovation Incubator)是由日本政府资助建立的以信州大学纤维学部为依托的纤维创新孵化平台,致力于促进先进纤维科研成果的转化。FII负责人平井立博介绍,FII拥有人工气象室、电磁波隔断室、吸音室以及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评价装置,同时还有多目的熔纺试验线等装备,可以为加入平台的企业提供较为完备的研究条件,希望FII能够帮助日本提高连接纤维原料与最终产品应用之间的中间加工技术的水平,目前帝人、旭化成等数十家企业已经进驻。

  设备、原材料及检测手段是影响纤维行业发展因素

  走访单位:东京大学

  7月13日,纺织高训班学员走进东京大学,与著名纳米材料专家、东京大学特聘教授古月文志及其团队围绕前沿纤维材料开展交流。

  东京大学作为日本最高学术殿堂,在全球享有极高的声誉。古月文志作为东京大学政策构想研究中心的特聘教授,从事碳纳米管等先进材料研究已有30余年,其研究室对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先进纤维材料的特性、制备及应用均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纳米碳材料作为纳米材料的代表,拥有导电、抑菌、耐化学性、抗氧化性等优良特性及良好的应用前景,经过近几十年的深入研究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体系,包括零维的富勒烯、一维的碳纳米管、二维的石墨烯及它们的衍生物和各种形态的混合结构。近年来采用不同的等离子体技术合成碳纳米材料时产生了许多新奇纳米碳材料,包括垂直石墨烯、石墨烯修饰碳纳米管、石墨烯纤维及不定型碳膜等。

  针对市场热度较高的石墨烯材料,纺织高训班学员围绕石墨烯的定义和石墨烯材料在纤维领域的应用积极提问,古月文志及其研究团队从石墨烯材料的维度、层次、性能、纤维制备等方面做了详细回答,并提出设备、原材料及检测手段是影响未来纤维材料行业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

  课后,纺织高训班学员参观了古月文志及其研究团队的研究室,直观了解其研究环境和团队最新研究成果。

  集中力量研发最新潮流产品

  走访单位:旭化成株式会社、西阵织会馆

  7月14日,纺织高训班学员前往旭化成纤维高端技术研发中心参观交流,在了解了旭化成先进研发机制之后,又前往西阵织会馆了解日本传统的西阵织手工织造工艺。

  创立于1922年的旭化成是日本纺织化纤行业的典型代表,旗下明星产品包括铜氨纤维“宾霸”、聚氨酯弹性纤维“络衣丝”、尼龙66“雷鸥娜”、无纺布“安达司”等品种。经过90多年的发展,旭化成已发展成为集纺织、住宅、电子、医药医疗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这与旭化成集团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密不可分。

  旭化成株式会社黑川和彦课长首先介绍了旭化成纺织化纤业务的基本情况,他指出“宾霸”、“络衣丝”等纤维以其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等领域。除此之外,旭化成集团还拥有无纺布“安达丝”、人工皮革“拉慕思”、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和轮胎的增强材料“雷鸥娜”以及着色纤维素纳米粒子等产品。

  旭化成专门设立了纤维高端技术研发中心,包括商品科学研究所、无纺布技术开发部门、ROICA(络衣丝)工厂技术开发室和里布研究所。旭化成纤维高端技术中心将铜氨纤维“宾霸”、高功能弹性纤维“络衣丝”以及各种各样的无纺布产品新材料的研发集中于一处,通过最新信息和最先进设备(人工气候室、恒温检测室等)的共享,达到加速研发和升级的目的。

  西阵织是产自京都西阵地区的日本和服专用面料。1872年,三位留学生前往欧洲学习,引入先进的纺织技术及织造工艺,将丝线经过染过色后织成高档织品,从此之后,西阵织便以华丽高贵的纺织面料文明于世。

  7月14日下午,纺织高训班学员来到西阵织会馆,了解有关西阵织的发展史、现场观看代表日本“工匠精神”的手工艺机织表演、传统的蚕茧抽丝技术以及极具日本特色的和服时装秀。

  几天来,纺织高训班学员以最直观的方式体验到日本化纤龙头企业先进的研发和运营理念,与日本纤维高校的资深专家面对面讨论对未来先进纤维材料发展趋势的理解与判断。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在学习过程中也彼此激发出更多的火花。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