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服装学院:“纺织之光”奖校联动,共同推动纺织强国建设 |
追光之路
2022年,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迎来了开展行业教育奖励25周年。25 年来,基金会支持在全国纺织服装相关院校开展“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奖,共奖励了4381名在纺织行业教育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为推动纺织教育整体质量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此,我们特开启“追光之路——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开展行业教育奖励25周年”系列报道,通过对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15所纺织高校领导、获奖教师和学生的采访,聆听他们畅谈“纺织之光”教育奖对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教育改革的变化、获奖的体会,从教生涯的感悟、对纺织业的认知,以及对行业的期待。
江西服装学院:
“纺织之光”奖校联动
共同推动纺织强国建设
江西服装学院副校长刘孜杰在采访时表示,一方面“纺织之光”中国纺联教师奖和学生奖加强了纺织人才的培养,促进了我国纺织科技教育事业发展,对纺织科教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纺织之光”教育教学成果奖为纺织教育界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平台,助力我国纺织高等教育的改革,助推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
江西服装学院副校长刘孜杰寄语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开展行业教育奖励25周年
据刘孜杰介绍,江西服装学院2011年升本,2015年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六届二次常务理事会暨高等教育分会年会在该校举行,时任中国纺联副会长孙瑞哲、纺织之光基金会副理事长叶志民、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出席了本次会议,会后参观了该校创意设计中心、服饰文化陈列馆、实验实训中心和江西省现代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对该校的服饰文化特色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自此该校与中国纺联、中国纺织教育学会、纺织之光基金会结下了不解之缘。2016年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为了表彰为行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启动了全国纺织服装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集体的评选活动。经过专家组的层层筛选和评审,江西服装学院荣获2016年度全国纺织服装教育先进单位,2019年该校被中国纺联评选为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到目前为止,学校在纺织之光基金会的支持下共计奖励教师8人、学生40人。
“纺织之光”中国纺联学生奖在江西服装学院广大学生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调动了广大学子在纺织领域继续深入学习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推动学科建设内涵发展。获奖教师通过专心研究、精准凝练学科发展特色、深入把握学科内涵发展,积极实践、对接行业、转化研究成果,不断开拓研究领域,探索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出新的理论和思想,成为学科建设的源泉,有力推动了教育教学和纺织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陈娟芬教授为带头人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应用型团队入选江西省高水平教学团队。陈娟芬教授作为负责人申报的“基于OBE理念艺术工学能力逻辑‘一纲三层四目’服装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及闵悦教授作为负责人申报的“以能力为本,就业为导向,走产教融合发展道路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分获2021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教学研究立足优势、立足特色,密切结合学科发展前沿,以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不断完善育人体系推进学科建设,助力学校内涵式发展。2022年该校成功获批江西省新增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
二是推动专业建设走深走实。发挥产教融合优势,打造专业学院、产业学院、创业学院“三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识,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培养学生从业素养与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获奖教师示范带头作用,通过传帮带等多种形式打造专业教学团队,加强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推动课程建设深度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一流课程建设标准,挖掘课程优势,打造课程特色,突出能力培养,全面厘清课程建设思路,构建校级、省级、国家级“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培育体系,抓好课程建设“主战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改革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经济社会转型对纺织行业教育提出新需求
谈及纺织行业发展对纺织院校教育的影响,刘孜杰列举了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的需要,以及时代对高校人才提出的新需求。
据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报告显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从2003年的17%增长到2021年的57.8%,高等教育已从大众化进入普及化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对教育信息化发展做出整体设计和统筹部署。普及化、信息化、科技化、人性化、多样化、个性化、国际化成为教育领域最大的变化。
纺织专业教学在教学模式上,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紧随教育领域变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教学模式,多措并举深化产教融合,破解院校学生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两张皮”的难题,学生挑战企业真实项目,学以致用;在教学形式上,依托新媒体多样交互特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破教学时空限制,满足学生碎片化、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实效性;在教学手段上,更新教学理念,紧跟纺织行业数字化转型,教学手段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变,着力推动学习资源、教学过程、考试测评、管理服务数字化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中国纺联对于“十四五”时期纺织行业发展提出了“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的发展方向,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推动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纺织行业教育一方面应该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应该重新思考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主动推动教育观念的更新,深化OBE理念,落实成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进工程专业认证,强化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对标一流课程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课程思政的融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平台,打造优质课程;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成果的转化;实行高雅校园美化、教学管理信息化等工程,提升教学环境,以更高的层次与更宽的领域为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助力,以期有效实现纺织服装教育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职能。
以时代需求为抓手加快纺织领域建设
刘孜杰在访谈中表达了对纺织行业发展和高校人才的期望。他表示,纺织领域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领域,是为人类生活提供必备物质、反映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行业,其应用非常广泛。未来纺织领域还需要大量能在纺织企业、科研、教学等部门从事设计开发、工艺设计、生产质量控制、纺织技术、生产技术改造以及经营管理和营销方面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当下纺织领域需要做的:一是加强重点领域前沿技术研究,引领行业科技发展。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重点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纤维新材料、先进纺织制品、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四大方向下功夫、求突破,构建完备的知识体系。二是加强新时代纺织科技创新工作的顶层设计。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加强纺织科技工作者的理论武装;坚持做好基础研究,强化纺织科技创新根基;坚持需求导向,完善创新体系和成果转换平台建设;坚持双轮驱动,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叠加效应;坚持打造高效、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环境。加强行业人才建设,培养一批懂技术、能操作的蓝领技术精英,期待未来“纺织之光”能够进一步加大筹资力度,扩充业务范围,服务更多企业和院校,为中国实现纺织强国梦注入更多动能。三是依托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推动纺织产业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制造和服务体系,为纺织产业赋能、赋智、赋值。
获奖教师:
培养数字化新型人才,助力服装产业的转型
对教师而言,获得“纺织之光”教师奖既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其做好未来工作的一种鼓励。江西服装学院服装设计学院院长闵悦是2015年“纺织之光”教师奖获得者。闵悦表示,作为江西服装学院服装设计学院院长,她将围绕高等教育的使命,以学校的定位和学校的中心工作为目标,踏踏实实建设好师资队伍、培养好优秀人才、开展好学科建设、提供好社会服务,为纺织行业培育更多人才、提供更多服务,助力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不断创新发展!
在教学中,闵悦坚持教学研相结合,近三年内发表文章6篇,承担科研项目5个及专著1本,其中包括2篇中文核心、4个省级科研课题。先后被评为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人才建设先进个人、全国纺织服装行业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先后荣获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时装设计育人奖、江西省高校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讲课程《服装结构设计》获江西省精品在线课程;2020年负责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获批国家一流建设专业。2021年7月获湖北省服饰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课题立项一项;2022年7月获批“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一项。
此外,闵悦也十分关注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可提升学生的设计学习兴趣,完善服装设计学习体系。在改进传统设计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研究设计类个性化教学的方法,着力丰富个性化设计练习活动,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曾有一位同学非常偏科,对服装设计大赛很感兴趣,业余时间都用来画设计稿。经过不断努力终于有设计稿入围设计大赛,但是却始终无缘奖项。闵悦了解到情况后,主动找到该生,帮他分析原因、找差距,指导版型设计和工艺制作,通过全面的学习提升,该生慢慢地开始斩获优秀奖、铜奖、银奖,乃至国家级服装设计大赛金奖。
谈及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闵悦表示,加大力度规范教学常规行为是关键所在。教学常规就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符合教育规律为前提,约定俗成制定的通常实用的规则。新艺科的理念下要有新的教学常规,这些课堂常规的制定并不希望老师在教学思想和风格上变得“规矩”,相反是为了推动教师更好的实践,积极引导教师进行探究和反思,闪现出独特的教育机智,促进专业化成长。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学校校长、院长和教务管理人员必须拿在手上,常抓不放,深入细致地研究常规管理细则,如实地写好“教学日志”,科学地搞好“动态”和“静态”管理,为完善《教学常规细则》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为教学质量评估考核提供主要依据。
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以及时代巨变,闵悦认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理念也应随之做出调整,以增强对新技术新产业的适应性。例如培养数字化新型人才,为产业储能,助力服装产业的转型。在高校,通过数字化技术支撑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准确把握高等教育未来趋势。在生产制造中,传统服装设计流程中有很多存在资源浪费的环节,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获奖学生:
踏浪前行风正劲,不负韶华争朝夕
2016年,江西服装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张伊敏获得“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学生奖,张伊敏表示这一奖项激励她在今后的纺织服装行业发展中更加明确目标,努力上进,鞭策自己向更优秀的方向发展。
张伊敏为学好专业,在校期间以严格的标准完成学业,课余之际利用学校图书馆购买的趋势咨询网站浏览国内外品牌新品与时尚行业趋势潮流动态,并分类整理,并积极参与国内各种服装大赛。每年张伊敏都会抽出两段时间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上海时装周的howroom活动,接触更多行业朋友与服装资源,同时关注当下中国品牌的动向,做到课堂知识与商业市场的接轨。从大一暑期开始张伊敏就不同类型的服装公司实习,使她尽早接触到商业服装品牌设计师在工作中需要具备的技能,梳理自身不足,回到学校之后再努力提升专业技能。
张伊敏回忆在校期间,最深刻的挫折是没有在大一结束后进入“培优班”,并且各科成绩都较为普通。当时为自己没有进入培优班感到羞耻,正是这种羞耻心鞭策张伊敏在大二开始发奋图强,励志要逆袭,于是从专业学习上下功夫,努力画稿参加各种服装大赛,并以高标准完成每门学科。张伊敏认为,遇到困难不要气馁,要做到踏浪前行风正劲,不负韶华争朝夕。
毕业从事服装设计工作之后,张伊敏非常怀念在母校度过的日子,一直谨记着母校“严谨勤奋 求实创新”的校训。在工作中时刻保持严谨勤奋与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为企业创造价值。
2015年,郑建文拿了江西服装学院新人奖第一名之后获得纺织之光奖学金,当时郑建文还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郑建文表示,他非常开心和荣幸能够得到这份荣誉,这不仅是对他以及其他获奖者们成绩的肯定,同时也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虽然已经踏上工作岗位,但是郑建文依然对获得纺织之光奖学金印象深刻,“纺织之光奖学金确实就像名字说的那样充满光,一道照亮我学生时代的光,从学生时代到在品牌公司工作再到创业,我会带着这一份荣耀一直走下去。”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