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起底国产服装品牌影响力排名,北服发布“2020年国产服装品牌影响力百强榜”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21-03-26


  万雷萌、吴倩/文

  3月23日,由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国际时尚传播研究与实践”创新团队(BIFTTD201803)和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研究中心合作,历时3年完成的“2020年国产服装品牌影响力百强榜”正式发布。

  1项总排名、6个分项排名 

  “百强榜”解构品牌现状 

  据悉,该排名共有六个分项:销售影响力、设计影响力、消费者影响力、媒体影响力、文化影响力与社会责任、国际影响力,涉及品牌影响力的各个方面。该榜单列出总排名的同时,还列出了品牌在六个分项的排名。榜单仅为北服科研团队的初期成果,后期,北服创新团队将进一步参照国际化标准,通过“百强榜”的形式催化国产品牌与国际对标,并寻求国际认同,进而推介一批质量高、形象好、可信赖、责任感强的国产品牌。

图1 “2020年国产服装品牌影响力百强榜”名单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百强榜也描绘了中国的一批服装品牌强省和强市从品牌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特区分布看,北京20个,广东19个,上海13个,浙江12个,福建8个,江苏7个,香港7个,山东2个,湖南2个,湖北2个,内蒙古2个,辽宁2个,四川、江西和河南各1个(参图2)。  

图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特区的百强榜品牌数

来源: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国际时尚传播研究与实践”创新团队、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研究中心。

  从品牌的城市分布看,北京拥有20个,上海13个,深圳8个,香港7个,晋江5个,宁波5个,广州4个,温州3个,泉州3个,东莞2个(参图3)。  

图3 各城市百强榜品牌数

来源: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国际时尚传播研究与实践”创新团队、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研究中心。

  该排名的品牌数据主要为主创者采用桌面研究、网络搜索、田野调查、问卷调查及其他研究方法,并且结合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监测的品牌数据,通过研究中心的分析模型运算获得。排名中的数据采集于公开信息,第一部分的销售数据采集于淘宝网站公开数据,购物中心驻店数据为调查人员在16个城市56家商场自行采集;第四部分的网络热度和关注度数据采集于百度网站的公开数据,品牌投放电视广告数据由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提供。其他数据,如消费者反馈、时装秀发布、微信、微博、视频网站、企业官网、电视节目植入、YouTube等数据皆为调查人员自行采集。

  从文化自信到品牌自信 

  国潮品牌方兴未艾 

  近年来,我国服装消费早已从单调的避寒裹体的温饱型消费需求,转变为品牌、文化、时尚、个性的消费潮流。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服装市场的品牌梯队也初见雏形。北京服装学院的科研团队组成的专业评审团,在参选的成百上千个中国服装品牌中,从市场销售、消费者口碑、媒体热度、社会责任和文化影响等多个维度出发,结合线上投票和线下两种渠道,进行梳理与综合评估,最终凝练成了一张“2020年国产服装品牌影响力百强榜”。

  2020年,中国服装品牌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格局。首要原因是主要消费群体的改变——年轻一代占领了时代的广场。他们爱国且自信,求个性、重社交、要性价比的特点主宰着整个市场。

  其次在于新冠疫情的发生改变了国人的消费习惯,经济大环境的紧张使得许多人转头走向性价比更高的新兴国货品牌。

  此外,销售与传播的渠道也影响着服装品牌的发展,电商与直播为不少品牌带来红利,也淘汰了不少落后品牌。服装品牌的兴衰起落各有所因。

  总体来说,有优越品质、文化价值的中国服装品牌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高涨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以及绝佳的性价比是国人购买国货的两大原因。

  主创团队简介: 

  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是全国第一个以“时尚传播”命名的二级学院,汇集传播学(时尚传播)、广告学、摄影与表演(服装表演、广告传播、时尚编导)四个专业,融文、理、艺多学科于一体,交叉连接的跨学科教育模式与教育部指导的新文科建设理念高度一致,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执行院长谢平以服装设计、文艺理论、趋势研究和资深时尚媒体人的学术与实践背景为学院的新文科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动力和行政保障,其融合校内外一大批时尚传播精英,为人才培养、产业研究、品牌培育、媒体运作等提供专业化的指导与服务。

  该排名由时尚传播学院赵春华带领“国际时尚传播研究与实践”科研创新团队攻克。北服时尚传播研究中心作为品牌数据的固定监测站,为团队提供了稳定的数据支持。研究中心一直保持高度的文化和商业敏锐性,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与本土品牌建设。

  本榜单旨在进一步推动服装品牌转型升级,促进服装市场可持续发展,希望中国服装品牌都能以优良的产品设计、品牌形象,先进的渠道与新零售布局来与新一代年轻消费者对话。期待这些闪耀在中国品牌星辰大海中的优秀企业,更加砥砺前行,发挥品牌的引领作用,为社会各界提供参考。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