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二届五次理事会暨产业发展论坛在江苏海安召开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厂周刊 2020-09-10


  本刊记者-徐长杰

  当前,世界经济社会进入百年不遇的大萧条期,各行各业不可避免将受到重大打击,我国长丝织造产业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但“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为做好迎接更大风险、经受更多考验的准备,长丝人在疫情后首次齐聚一堂,共商产业发展,共谋新局。

  9月8日,由中国长丝织造协会、江苏海安市人民政府主办,江苏海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承办,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海安分院、海安市化纤业总商会协办的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二届五次理事会在江苏海安举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徐文英,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处长曹庭瑞,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纺织企业技术进步咨询服务中心主任王加毅,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韩平,海安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于立忠,海安市政协主席、市时尚锦纶产业园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李春旺,海安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卢忠平,海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市时尚锦纶产业园区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张勇华,海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邓加忠等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长丝织造协会秘书长黄潇瑾主持。

  领导致辞 

  全面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韩平在致辞时表示,疫情爆发以来,纺织行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严峻的挑战,从断崖式下跌到缓慢恢复。江苏纺织企业同样经受了市场的严重冲击和考验。今年1~6月,江苏纺织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65.84亿元同比减少19.17%,实现利润总额85亿元,同比减少38%。

  今年4月,针对口罩熔喷布市场急速扩张,质量隐患频现,江苏纺织工业协会及时牵头组织企业起草制定了口罩用熔喷布团体标准,该标准经发布实施,立刻受到广泛关注,在江苏省市场监管APP上阅读量快速刷新了记录,达到10万以上。该标准立即被全国多家检验机构应用,为政府部门开展质量监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江苏是我国纺织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纺织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长丝织造在江苏也比较集中。由衷希望在中国纺联的带领下全行业团结奋斗,通过“十四五”的努力,打造中国纺织未来全球竞争的新优势。疫情让所有企业经历了一次大考,但我们坚信:能确定的就是做好自己、做强自己。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要洞察双循环下的市场需求,保持特色,做好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企业必须在这方面要有新的作为。

  海安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于立忠表示,海安地处江苏省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是江苏省政府确定的省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近年来,海安大力推进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经济国际化进程,建设产业高地、幸福之城,全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66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486亿元,增长8.6%,其中制造业投资291亿元,增长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亿元,增长6.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862元、23320元,分别增长8.5%、8.6%。成为苏中唯一的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城市、江苏长江以北唯一的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城市。

  锦纶新材料产业是海安重点打造的七大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围绕打造“打造千亿级锦纶产业基地”目标,建成高新区锦纶新材料产业园、开发区常安纺织园、墩头镇化纤产业园等三大锦纶产业集聚区,拥有锦纶新材料企业200多家,2019年实现销售236亿元,比2018年增长7.7%,尤其是以文凤集团、弘盛新材料、永通新材料、中平神马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形成年产能锦纶6切片100万吨,锦纶66切片20万吨,锦纶丝产量占全国的1/8。海安“国家时尚锦纶示范基地”、“国家差别化锦纶示范基地”、“国家锦纶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品牌不断叫响。随着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东华大学、天津工大、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断深入,致力推动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开发,锦纶新材料产业持续向高端化发展。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市化纤产业产值达400亿元。

  海安将以此次大会的召开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合作,加快建立完善产业自主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结合,推动化纤纺丝、织造上下游产业紧密结合,加强产业链合作,全面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主题报告 

   “双循环”格局下中国纺织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会上作了主题为《“双循环”格局下中国纺织工业的高质量发展》的报告。

  孙瑞哲指出,面对疫情和外部风险的冲击,行业依托产业优势与制度优势,生产供给能力及产业链运转协调性快速恢复,表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行业的恢复和发展,有力保障了防疫物资的充分供给,在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同时谈到,当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双循环”格局成为战略抉择,而这也是纺织行业谋划“十四五”发展的根本遵循。因此,我们要从持久战的角度,在新的格局中对行业发展方向进行思考,并提出:打好应对世界经济衰退的“持久战”,行业需要强化民生产业定位;打好应对地缘政治冲突深化的“持久战”,行业需要深化国际合作;打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持久战”,行业需要坚定绿色发展。

  对于新形势下行业面临市场的趋势性变化,孙瑞哲总结出以下几点:内需消费市场的重要性在强化;线上消费市场的重要性在强化;绿色消费市场的重要性在强化;理性消费市场的重要性在强化。同时,也正是由于消费市场的变化,制造环节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如更加集约、智能、绿色以及更加全球化。

  孙瑞哲认为,新格局下,行业发展业有诸多有利因素,如:创新体系的支撑、人才资源的支撑、产融生态的支撑、新基础设施的支撑。与此同时,他也提出“双循环”格局下,行业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其中制造环节实现“双循环”的重要支撑与枢纽。

  “长丝织造行业作为纺织工业重要的制造环节,在行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是产业规模优势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价值的重要环节”,对于长丝织造产业的发展,孙瑞哲认为要发挥出好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如打造“三高一体”的供给体系,提升制造环节的科技含量;提升制造环节的集约化水平,以市场为导向提升产品开发能力。

  产业发展政策指导 

   纺织业发展要从五方面入手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处长曹庭瑞在会上谈到,今年是最不平凡、遇到挑战最多的一年,在疫情防控中,纺织业居功至伟。医用防护服和N95口罩是医护人员最重要的装备,疫情期间,工信部组织调拨800万件防护服保障湖北及支援湖北医疗队,4.2万援鄂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从保障防疫物资看,我们在短时间内扭转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从3月到8月,我国共生产口罩1465亿只,防护服13.56亿件,充分证明了我国强大的制造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这期间,纺织服装行业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立下了汗马功劳,许多纺织服装企业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也得到充分体现,应该说,全体纺织人在防疫中是一个英雄的群体。

  当前,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外贸环境更是严峻复杂,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更为复杂的困境,纺织业如何发展,曹庭瑞提出下几点建议:一是要加大纺织行业技术和科技创新力度;二是要重视纺织业工业互联网的建设;三是要重视纺织业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四是要推进纺织行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五是要形成协调优化的空间布局,建立稳定的国内产业链。

  观点分享 

  企业要为迎接市场复苏做好准备

  浙江大学教授、总裁班创始人倪云虎同嘉宾分享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机遇挑战,他从疫情之下全球的金融形势,世界经济形势以及中国股票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多角度分析了未来经济走势,并对国际经济贸易形势进行了分析与研判,他建议企业能够在危机中寻找到机遇,做好迎接市场复苏的准备。

  集群案例 

  海安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锦纶产业发展 

  海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邓加忠在对海安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锦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介绍时称,海安高新区是江苏长江以北首批落户县级城市的省级高新区,是海安创新发展的主平台、转型发展的主阵地、跨越争先的主战场。2019年完成工业开票销售856.1亿元,占全市开票销售41.6%。完成服务业一般纳税人应税销售460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87亿元。

  海安化纤产业起步较早,经过“十一五”、“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已成为全市重点产业。化纤也是高新区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持续提升,形成了以锦纶为主的国内重要化纤生产基地,全区拥有规模化纤企业40多家,涌现出文凤、弘盛、锦荣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文凤牌”、“双弘牌”、“纬洲牌”、“锦荣牌”等一批品牌不断叫响。

  高新区化纤产业主要产品涵盖锦纶单丝、复丝、短纤,锦纶FDY丝、锦纶HOY丝、锦纶DTY丝等上百个规格品种,远销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民用、工业、军工等领域。近年来高新区在拉长产业链、做大做强化纤产业体量上进行积极探索,不断加大锦纶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目前已有永通新材料、弘盛新材料、兴鹿新材料、互生纺织等20多家重点企业落户,锦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高新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围绕“能级提升、内涵提升、品质提升”,积极实施产业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工作报告 

  渡难关,求生存,争做疫情常态化下的胜利者 

  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王加毅在会上作了题为《渡难关,求生存,争做疫情常态化下的胜利者》的中国长丝织造协会2019年度工作报告。

  报告介绍了2019年度及2020年工作情况,他谈到,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对世界经济、社会、乃至政治都造成重大冲击。我国长丝织造行业也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根据8个集群产量统计,2020年上半年,累计化纤长丝织物产量为106.68亿米,同比减少13.1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9.45个百分点。由泗阳县同比增长近20%来看,家纺面料受冲击较小,疫情下展现出了一定的韧性。

  报告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继续扩散,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破坏和损失,还远远没有结束。目前,我国长丝织造行业产品直接出口占30%,经服装等后道加工后再出口估计有30%-40%,真正用于国内消费的只占30%-40%,一旦我国对外贸易大幅减少或严重受阻,对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就会造成重大打击。

  但今年以来,国家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失时机推出了许多政策措施,援企稳岗,减免税费,“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内需市场,稳定经济增长,线上线下消费都在加速回暖。另一方面,国家围绕助企纾困、保就业、保基本民生出台的各类宏规政策效应将持续发力,为逐渐畅通经济循环、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提供重要保障。

  王加毅认为,“保生存”是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长丝织造企业应采取的战略方针,企业必须做好迎接更大风险、经受更多考验的准备。

  会议期间,中国长丝织造协会还审议了财务收支报告、吸纳会员及增补理事、副会长的议案以及审议协会管理制度。会上还对全国技术能手颁发了荣誉证书。

  发展论坛 

  在9月9日上午的产业发展论坛环节,中国纺织科学研究员海安分院副院长廉志军分享了《差别化锦纶纤维产品及其特性》;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教授级高工郝新敏分享了《化纤长丝织物军需开发》;浙江台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沈卫锋分享了《聚焦高档功能性推动高质量发展》;浙江盛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文龙分享了《环保节水先进技术的应用》;吴江新腾巨织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梅腾巨分享了《化纤长丝弹性面料的开发应用》;浙江科趣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孟林分享了《喷水织机智能化新技术》;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织造行业经理张付东分享了《汇川技术在长丝织造智能发展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