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百家争鸣论纱线 集思广益谋发展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9-02-26



中国高质量纱线引领者论坛举办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刘春芳/ 文
  近年来,在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世界经济何时走出低谷仍不明显,全球消费水平呈萎缩态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全球纺纱行业竞争加剧、国内生产成本高企等困局,如何破局而出,实现高品质驱动发展是众纺织企业关心的焦点。
  针对此情况,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棉行协”)于1月13日在苏州举办了“中国高质量纱线引领者论坛暨乌斯特公报2018版发布会”(以下简称“论坛”),就智能化生产逐步推进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提升行业纱线质量水平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棉行协副会长叶戬春、乌斯特首席运营官徐斌、江南大学教授高卫东等领导嘉宾,以及来自棉纺、针织等上下游企业的近百名代表出席会议。
  集思广益,促棉纺企业可持续发展
  叶戬春在致辞中提到,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变幻莫测,中国棉纺织行业根据市场变化积极进行技术升级、产品结构升级,注重质量标准管理与提升,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企业综合竞争力有一定提高。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如何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增强抗风险能力是企业关注的话题,也是本次论坛的主要议题之一。希望参会代表集思广益,分享交流经验,达成行业高质量发展共识。
  徐斌在致辞中表示,企业全面控制质量指标对产品质量管理至关重要。随着质量控制需求不断提升,乌斯特公报为纺织企业质控提供了评估依据。
  乌斯特技术部经理马宏庆介绍了乌斯特公报。马宏庆表示,乌斯特公报是全世界通用的纱线质量语言,60年来,乌斯特公司不断采集统计和发布数据,促进了全球纺纱工业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在纺织业占有重要地位。乌斯特公报2018版传承了乌斯特服务于纺织行业的悠久历史,基于对数千个样品的测试,涵盖了比以往更广泛的纱线类型和应用,对贸易及业内质量改进具有推动作用。
  东华大学教授薛文良分享了《新型纺纱技术及其质量控制》专题报告。报告从纺纱技术发展、新型纺纱技术和纱线质量控制三方面展开,系统讲解了环锭纺、喷气涡流纺技术的现状;新型纺纱技术的发展模式;数据分析与纱线质量管理的关系等。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司志奎作题为《色织布用纱质量要求》的主题报告,介绍了鲁泰纺织的基本情况、鲁泰在提升产品质量方面的各项举措以及对色织布用纱的质量要求。司志奎说到,品质是企业的立足之本,高质量纱线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预防胜于纠错。企业要根据后道工序的要求,控制原料质量稳定,不断优化纺纱工艺,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强化纺纱过程的质量控制,满足后道工序的质量要求,使企业走向良性循环,实现棉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精准对接,从源头预防质量问题
  浙江同辉针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印平代表下游针织用户,就生产中遇到的与纱线原料有关的多种生产问题同参会代表进行交流。他说到,由于上下游沟通环节不畅,纺纱企业并不十分了解后道对纱线的有关要求,纱线质量瑕疵往往是在后道生产环节才发现,由此导致的损失由前道各环节协商承担,但纱线质量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他呼吁上下游应加强协同合作,尽量避免此类问题发生,而不是事后追责。
  此次会议的参会代表来自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对高质量纱线的生产及使用均有独到见解。听过下游客户对纱线产品的需求以及对提升纱线质量提出的建议后,参会代表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会代表均表示,质量指标要力求反映产品质量全貌,注重实物质量与后加工性能,质量指标好,布面效果不一定好,应综合考虑。质量控制方面,产品研发要在满足下游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控制不匀率,提高纱线品质的一致性。
  经过热烈的讨论,参会代表们主要达成三点共识,一是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纺纱企业必须重视纱线质量,特别是指标的一致性、均匀性,需要制定严格的管控标准;二是必须要与下游企业充分交流,探讨对产品的要求与需求,与下游企业形成紧密的共赢关系,向下游输送价值;三是必须要联合专业机构、院校共同研究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案,从源头预防质量问题。
  高卫东在会议总结中说到,纱线是纺织行业的源头,许多产品的设计生产都基于纱线的性能。此次中国高质量纱线引领者论坛可谓干货满满,演讲嘉宾与参会代表分享多年积淀的生产经验,参会代表们也纷纷发表观点,现场研讨氛围浓厚。针对企业对技术提升的迫切需求,希望能够开展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为企业输出纺织人才,为中国纺织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随着我国“三品”战略的不断推进,棉纺织行业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目前,我国棉纺织产品结构逐步调整,竞争优势正在从成本优势转向品质优势、差异化优势。从论坛上各位嘉宾及参会代表的精彩发言中可以看到我国棉纺织企业把握新时代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此外,论坛还举行了乌斯特公报2018版发布仪式。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