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心中的“丝绸之路” |
访福州丰宇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卫 本刊记者-万晗 作为现代服装设计行业内的大咖,福州丰宇纺织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卫对丝绸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多年来,他一直专心致志地研究丝绸面料,设计丝绸服饰,并得到了业内同行以及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近期,记者对陈卫进行了专访,带领大家一起了解属于陈卫的“丝绸之路”。 丝绸情结,缘于浓厚的文化艺术性 TAweekly:作为一名精英服装设计师,您对各类服装面料的兴趣点在哪里,有什么研究呢? 陈卫:认识和了解服装面料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应该上的第一课。一方面,不同的服装面料适合不同风格的衣服,如果不能在面料与其他设计元素之间做好协调,就有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另一方面,在选择服饰的时候,面料也是消费者会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所以自从进入服装行业以来,我一直非常注重对各种服装面料的各类元素的研究,希望从这个角度入手,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作为一名服装设计师,我对每种服装面料都有一定的研究。但是丝绸较高的文化艺术性深深吸引着我。我认为服装设计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艺术的范畴,而艺术与文化本身就是一脉相承的。丝绸服饰穿起来不仅舒适、自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厚重的文化气息。设计、生产丝绸服饰,不仅是在推动服装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对这种特殊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TAweekly: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各种面料层出不穷,您为什么会对丝绸面料情有独钟呢? 陈卫:在研究服装面料时,我不仅会考虑各种面料的特征、优势以及劣势,同时也非常注重它们的文化起源。丝绸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属于中国的“特产”。在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尚不发达的年代里,丝绸就是指以蚕丝织造的纺织品。随着现代纺织原料的发展,丝绸的范畴逐渐被拓展了。从广义的角度说,那些采用人造或天然长丝纤维织造的纺织品,都可以称之为丝绸。而平时我们所说的“真丝”,就是指纯蚕丝所织造的丝绸。从汉代起,中国的丝绸开始批量地运往其他国家,很多国家对中国的了解,就是从丝绸开始的。远近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是由此而来,那个时期,很多欧洲人都将中国称为“丝国”。 起源发展,“高级物品”成为贸易主流 TAweekly:您的观点让我们对丝绸服饰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据我了解,关于丝绸的起源尚存在争论,对吗? 陈卫:丝绸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据说,大西洋期中国气候变暖,促进了桑树和养蚕业的发展,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取丝”。这个传说为丝绸增加了一些神秘的色彩,让更多人开始关注丝绸的起源和发展。虽然丝绸究竟起源于何时尚存争议,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种物质文化起源于中国,经过了历史的大浪淘沙保存下来,一直流传到了今天。中国商人的对外贸易中,丝绸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高级物品”。 TAweekly:能根据您的研究经验为我们介绍一下丝绸的发展历史吗? 陈卫:根据考古学家所搜集到的资料可以大致判断,在五六千年前,也就是新石器中期,养蚕、取丝、纺织在中国就已经兴起了。丝绸的生产在商代时期开始初具规模,工艺水平也逐渐进步。到了战国、秦朝、汉代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实现了进一步发展,丝绸的生产也迈向了新的阶段。一方面,从大的纺织厂到小的民间作坊,都能生产丝绸,生产能力非常强;另一方面,丝绸的品种、花色也进一步得到了丰富,作为丝绸重要种类之一的锦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这是中国丝绸历史上的里程碑。 TAweekly:为什么说锦的出现是丝绸历史上的里程碑呢? 陈卫:锦的出现,开始让人们觉得丝绸不仅仅是优质的服装面料,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因为它将蚕丝的优势和美术的特质结合到了一起。秦汉时期,中国对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丝绸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高级产品之一,自然成为贸易的主流。以丝绸为主要产品的贸易活动推动了中国同邻邦之间的经济、文化以及社会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国以及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连年战乱,黄河流域的经济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到了隋朝,丝绸产业重心发生了转移,主要聚集在长江流域。 TAweekly:唐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丝绸生产业一定非常发达吧? 陈卫:是的,到了唐代,丝绸生产业达到了新的鼎盛。产能和质量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品种也非常丰富。丝绸的生产组织也根据规模、性质划分为三类:一是宫廷手工业,二是独立手工业,三是农村副业。与此同时,对外贸易水平也继续提升,扩展了三条著名的“丝绸之路”通道。根据史料记载,丝绸的对外贸易对唐代的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趋势演变,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TAweekly:新时代下,中国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丝绸产业的繁荣景象重新回归,这一时期该产业表现出一种怎样的特征? 陈卫:丝绸产业再次走进了新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在推行市场经济政策以后,中国丝绸产业的潜力逐渐被释放出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丝绸产业的生产量开始成倍增长,丝织品的消费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显然,中国再次夺得了丝绸市场的主导地位,丝绸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TAweekly:如今丝绸服饰领域的发展现状如何?能根据您的设计、管理经验为我们分析一下吗? 陈卫:近几年,中国丝绸行业表现出了迅猛的发展势头,丝绸产量位于世界第一。产业主要聚集在江浙、两广、山东、安徽、四川等地区。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正在进行,丝绸产业的运作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方面是要继续开辟中国市场,另一方面要稳定国际市场,产销衔接持续好转,整个行业运作模式越来越完善。人们对舒适、健康、多功能以及个性化丝绸产品的需求逐渐提高,该行业发展前景大好。 TAweekly:这么说外界大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将会推进中国丝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吗? 陈卫:没错。从外界大环境来说,中国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逐渐趋于成熟,发展模式不健康的企业以及行业将逐渐消失,这是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丝绸产业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模式,是一种必然趋势。丝绸作为一种古老的面料,具有诸多优势,无论是从健康,还是从时尚个性的角度来说,丝绸服饰都是一种最佳的选择。市场需求的提升也是现代丝绸产业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性能优势,彰显无可替代性的本色 TAweekly:我本人就非常喜欢丝绸服饰,主要是觉得穿起来比较舒服。但实际上我对这种面料的了解并不多,它到底有哪些优势呢?为什么能够得到现代人尤其是现代都市女性的青睐? 陈卫:丝绸的优势有很多,首先就是您刚刚所提到的舒适。舒适感是人们选择穿着丝绸服饰时的最直观的感受。蛋白纤维是丝绸的成份,和人体之间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丝绸柔顺、光滑的质感会很好地呵护我们的皮肤,对于那些皮肤比较薄的人来说,丝绸显然是最佳的选择。 TAweekly:除了舒适性,丝绸面料还有其他什么优势吗? 陈卫:吸音、吸尘、耐热性好也是丝绸的优势。由于丝绸织物的空隙率较高,因此表现出了较强的吸音性与吸气性,此外,还具有调节室内温度、湿度的功能。身着丝绸面料的服饰,可以将一部分灰尘、有害气体以及微生物吸收掉,有利于身体健康,这也是追求自然、健康的现代人喜欢丝绸服饰的原因。此外,丝绸的热变性非常小,低于合成纤维的4倍到5倍,非常耐热,不易燃烧、熔化。 TAweekly:很多朋友喜欢在夏天穿丝绸面料的衣服,主要是觉得非常凉爽,这也是它的优势吧? 陈卫:没错。丝绸具有很好的吸湿性和放湿性,这是因为蚕丝蛋白纤维中包含很多亲水性基团,能够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同时,蚕丝本身又具有多孔性特征,因此容易散发水分。 TAweekly:我还听说丝绸面料具有抗紫外线的性能,是这样吗? 陈卫:确实是这样,这并不是夸大丝绸面料的优势。蚕丝蛋白中包含的色氨酸、酪氨酸等都能很好地吸收紫外线。我们都知道紫外线对人体皮肤伤害很大,对于那些紫外线过敏的人来说,丝绸服饰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TAweekly:近几年由于丝绸产品比较受欢迎,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很多仿制品,应该如何去鉴别?能否为大家分享一下您的经验? 陈卫:与一般的化纤织物相比,丝绸的光泽不会过于明亮、刺眼,往往呈现出珍珠光泽。从手感上来看,丝绸往往会给人一种柔和飘逸之感。一般经验比较丰富的真丝产品售货员或者缝纫工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丝绸织物的真假。而对这种材料了解不多的消费者来说,鉴别起来往往存在较大的困难。除了我刚才所说的根据光泽、手感来判断之外,还可以采用燃烧法。燃烧蚕丝时,我们能够闻到一种烧羽毛的气味,由于其特殊性质,燃烧的过程中一般会自熄。灰烬则呈黑色,蓬松且易碎。其他织物则不具备这种性质。 TAweekly:您对丝绸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以及丝绸的特征有着如此深入的了解,一定是源于您多年的潜心研究,不愧为服装界的翘楚。 陈卫:您过誉了。我觉得一名合格的服装设计师应该积极去了解与服装设计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丝绸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是我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寻找设计灵感的一种方式。服装设计本身就与艺术和文化息息相关,所以学习这些知识,不仅仅是出于个人兴趣,同时也是我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的必经之路。在我的心里,也有一条通往服装设计巅峰的“丝绸之路”。 TAweekly:看来未来您仍旧打算继续设计丝绸服装,消费群的定位主要是针对现代女性市场吗? 陈卫:是的。丝绸面料的研究和应用仍旧是我未来的努力方向之一。现代女性是丝绸服饰的主要消费群体,所以我会着重关注她们的需求,在保持丝绸本身高贵、优雅的同时,添加一些时尚元素,使服饰具备个性化的特征,呈现丝绸服饰的多面性,满足现代女性的多样化需求。我会在自己心目中的“丝绸之路”上坚持下去,为丝绸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贡献一份力量。 后记 凭借较强的设计能力以及较高的文化修养,陈卫得到了业内同行们的认可。多年来,他坚持对服装面料尤其是丝绸面料的研究,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专访中,他为我们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包括丝绸的起源、发展历史、发展现状以及丝绸面料的特性等等。陈卫表示,他会坚守心中的“丝绸之路”,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继续为丝绸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而努力。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