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纺织前沿技术如何产业化落地?2024全国纺织科技成果转化与合作大会有方向
文章来源:: 2024-10-28
  本刊记者-王利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席卷而来,全球纺织产业在颠覆性创新中重塑,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推动纺织前沿技术产业化落地?如何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市场?
  10月23日,2024全国纺织科技成果转化与合作大会在绍兴柯桥胜利召开。本次大会以“科创与产创融合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汇聚纺织行业的院士、专家和科技精英,探讨纺织科技的最新发展方向,共议科技创新推动纺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法。会议旨在搭建一个开放、合作、共享的平台,深化纺织科技迭代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下好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手棋。 
  多方聚力
  推动纺织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不仅是实现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经济的关键环节,更是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转化不仅能够为科技创新注入不竭动力,促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
  正如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伏广伟所言,将最新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对于更快更好地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伏广伟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深刻认识纺织行业科技创新的紧迫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走出低水平竞争,通过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个性化增长;二是行业企业都要更加积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当前科研成果转化存在高校科技成果“高枝青果”、企业承接能力较弱等瓶颈,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希望为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有关部门应鼓励和培育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要通过各种途径,吸引和培养更多的技术经理人,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平台,激发其创新活力。
  绍兴市柯桥区副区长章松表示,近年来,柯桥围绕现代化“国际纺都”建设目标,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加速推动“纺织市场、纺织产业、纺织科创”三大优势转化为“三个高地”,全面建设纺织领域“五大中心”。以创新强区、人才强区为首要战略,柯桥纺织产业创新能力稳固提升,全力建设高能级纺织科创平台,深化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一期运营、稳步推进中心二期和技术验证中心、建成投用时尚设计中心和数字化设备联合攻关实验室四个细分领域共建科研平台,全力培育纺织领域创新主体队伍,深入实施科技企业装备升级化,做大做强纺织类企业基础盘。他希望,通过本次大会集精英之智、聚产业协同之力,更好地开展大纵深、大范围的合作,全面推动柯桥纺织创新升级。
  成果见证
  展现行业科技创新实力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关键。在科技创新的征途上,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领航者,引领着时代的潮流。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调动纺织科技工作者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全面促进纺织科学技术进步,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于2017年设立“纺织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2024年“纺织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更名为“纺织产业创新奖”。
  大会现场,揭晓了2024纺织产业创新奖的获奖人选。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副总经理付重先、天津工业大学教授黄庆林、安徽工程大学教授王宗乾、山东如意毛纺服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王科林和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谢跃亭5位科技工作者获奖。
  现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重磅发布了《2024版纺织科技成果汇编》和《2024版现代纺织重点技术及专家图谱》。《2024版纺织科技成果汇编》发布了来自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江南大学、苏州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青岛大学常熟理工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75家科研高校及企业的1300项现代纺织科技成果。这些成果覆盖了纤维新材料、智能制造、时尚建设、绿色制造以及高端产业用纺织品等多个领域,展现了纺织行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深厚实力和广阔前景。《2024版现代纺织重点技术及专家图谱》汇集了纺织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以及代表企业,展示了这些行业领袖的研究领域、学术成就和行业经验。通过专家图谱,行业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和推动者,从而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尖端布局
  引领行业未来发展之变
  思维激荡产生智慧火花,尖端布局引领未来之变。活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以泽,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卫林、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郭玉海及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崔桂新,分别带来纺织科技创新最前沿的资讯和成果。
  孙以泽认为,纺织装备是战略性纺织新材料与高品质消费纺织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围绕“纺织智能装备关键要技术与产业化”主题,孙以泽介绍了团队在战略性纺织新材料装备与鞋服智能制造工厂方面的关键技术和装备成果转化。他展望了未来战略性纺织新材料装备趋势:超大尺寸曲面体自动化成型装备、超厚高密度曲面体自动化成型装备、常规武器的自主低成本快速制造系统、中小型无人飞行平台全流程智能制造方案,而高端纺织装备发展趋势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促进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徐卫林围绕纤维、纺纱、织造、染色、标准五个方面,结合国际大牌案例和武汉纺织大学的代表性工作,分享了纺织服装品牌建设中的科技力量。在纤维创新与性能挖掘方面,研发出新型氨纶纺丝体系,攻克了超细玄武岩纤维的批量化制备;在纺纱技术和纺纱结构方面,研发出柔洁纺、多重集聚纺、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在织造技术革新方面,研发出全棉水刺无纺布、人造血管编织技术、高厚2.5D机织成型技术、机织曲面成型技术;在染色技术创新方面,研发出乙醇染色技术及装备、纱线在线染色技术及装备、植物染料染色、微纳米粒子染色、高牢度有色间位芳纶等;在标准创新方面,研发出棉纤维品质的显色法检测、髓质空气化法鉴别动物纤维、液态水分管理测试仪(MMT)等成果。
  面向生命健康,生物医用材料如何助推新质生产力?朱美芳表示,纤维结构及含水特征是组成人体的基础。围绕生物医用纤维及其应用转化,朱美芳介绍了团队如何让生物医用纤维从体内走向体外,从组分调控、结构调控、成型机理到生理检测、疾病诊疗、仿生修复,重点分享了水凝胶纤维技术的成果和应用,以及肌腱骨纤维研究思路。面向未来,朱美芳认为人工智能AI将用于催化剂配方预测、辅助聚合物开发等方面。为推动生物医用纤维成果转化,东华大学、清华大学、江苏集萃先进纤维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中国纤贝(AlphaFiber 1.0)-纤维知识大模型”,并将继续攻关纤维产业大模型“纤知”、纤维科研大模型“纤泰”。
  产业用纺织材料新技术如何助力行业转型升级?据郭玉海介绍,浙江理工大学全面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在地方服务方面已构建起“五位一体”成果转化创新模式。在相关产业用纺织技术科研成果方面,学院攻克了聚酯工业丝与海工缆绳关键技术,扭转了海洋工程用高端聚酯工业丝产品国外垄断的局面;PTFE过滤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军工、医疗、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在医疗软器械方面开发了PTFE人造血管、可重复使用手术服、可重复使用手术洞巾、自粘式绷带等新技术。同时,分享了多维编织与纤维复合技术、建筑用大跨度膜结构、车用超细纤维合成革、复合阻隔膜制备等技术成果转化。
  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是关键。崔桂新围绕“高品质全国产化绿色纤维成套技术”主题,重点介绍了高品质原液着色聚酯原位法连续聚合技术、Lyocell长丝高效制备及产业化技术两项重要成果,以及中纺院创新平台资源和代表性技术成果。多年来,中纺院取得诸多代表性技术成果,如:差别化、功能性聚酯制备技术,生物基聚酯新材料成套技术,生物可降解共聚酯成套技术,功能性聚酰胺制备技术,智能制造,Lyocell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高性能纤维,医用材料和三维制造及复合材料等。
  大会第二日设置2个闭门会议,针对轻户外防水透湿与功能防护科技成果、少水及非水介质染整技术成果进行深入的发布与对接,致力于通过交流合作,推动纺织行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纺织强国事业再谱华章。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专刊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