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运行一周年,纺织业何时被纳入? |
本刊记者-郝杰
全国碳市场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7月16日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一周年,截至7月15日,首批2000多家发电行业的重点碳排放单位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额84.92亿元人民币;从48元/吨起步,最高达到62元/吨,7月15日最新收盘价为58.24元/吨。全国碳市场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碳现货二级市场之一。这也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压实到企业,通过市场倒逼的机制促进企业产业技术升级。
只有电力企业参与其中
我国首批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的企业为清一色的发电企业,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到发电行业企业排放量大、各类数据比较规范、管理水平也较高。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去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时曾表示,全国碳市场选择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是因为发电行业直接烧煤,所以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大。
包括自备电厂在内的全国2000多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年排放二氧化碳超过了40亿吨,因此首先把发电行业作为首批启动行业,能够充分地发挥碳市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作用。此外,发电行业的管理制度相对健全,数据基础比较好。因为要交易,首先要有准确的数据。排放数据的准确、有效获取是开展碳市场交易的前提。发电行业产品单一,排放数据的计量设施完备,整个行业的自动化管理程度高,数据管理规范,而且容易核实,配额分配简便易行。
扩容是大势所趋
尽管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平稳运行一年,但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运行初现成效,但全国碳市场尚有诸多问题待解,其中就包括参与行业单一。目前只有电力行业纳入了碳排放权交易的范围,而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七大行业暂未纳入交易。
实际上,生态环境部已经连续多年开展了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等高排放行业的碳排放数据前期准备工作,下一步将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并加快全国碳市场相关法规和制度的建设速度。
据了解,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已经向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出委托函,正式委托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开展建材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相关工作。
纺织业何时纳入碳市场?
广州市是我国唯一兼具国家低碳城市试点、碳交易试点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的多试点地区。7月1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发布,探索逐步扩大控排行业范围,计划将陶瓷、纺织、数据中心等行业纳入到广东碳市场。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累计成交配额2.07亿吨,占全国总量27.7%;总成交金额达50.92亿元,占全国总量22.62%;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均居全国首位。广州在全国首次提出将把纺织纳入到广东碳市场,这无疑对于全国碳交易扩容具有指导意义。
据统计,2019 年纺织产业能源消费总量1.07 亿吨标准煤,占到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2%,工业的3.2%,制造业的4.0%;制造业细分的31门类中,纺织业碳排放居于第6 位,化学纤维制造业第15 位,纺织服装、服饰业第22 位。显然,纺织业碳排放位居制造业前列,纺织业被纳入到碳交易市场也是大势所趋。
有专家指出,着眼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整体布局,统筹考虑减排降碳与社会经济发展,科学合理推进碳市场扩容进程,碳排放数据支撑有待进一步加强,新行业配额份额方案制定难度较大。若要在第二个履约期纳入一个新的行业,首先要有面向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标准,并核算出至少前1年的排放数据,但其他行业最新的核算标准仍未正式发布。
中国纺联产业部副主任程晧认为,纺织业被纳入碳交易市场是“肯定”的,但要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实现碳交易并不是简单的。纺织业等其他行业要想纳入碳市场,需要建立统一标准的碳市场,解决碳指标跨行业通用难关,这在短期内还无法实现。
能源消费产生的CO₂温室气体排放是纺织行业整体碳排放最重要的部分。程晧提出,目前重要的是,要进一步优化纺织行业能源结构体系,鼓励企业尽可能用可再生能源。
生态环境部表示,下一步,将按照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的原则,加快对相关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研究制定分行业配额分配方案,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以后,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引导气候投融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