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为苗绣点赞:传统的也是时尚的 |
2月3日下午,正在贵州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 扶贫车间里,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苗绣服装、特色小饰品等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把苗绣发扬光大,传统的也是时尚的。它既是文化又是产业,它既能够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又用产业来扶贫,用产业来振兴乡村,可以作出贡献。” 延伸阅读 纺织非遗如何助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 近年来,作为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纺织非遗”,在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方面,不断探索新思维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指出,推动乡村振兴是纺织行业必然选择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担当,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则是纺织行业贯彻落实国家这一战略的切入点和重要抓手。中国纺联作为全国纺织行业的主要协调和服务性的社会组织,按照国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的战略部署要求,在纺织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作了初步探索和实践。 (一)探索工作思路助力 机构设立。2016年8月,中国纺联正式成立“非遗办公室”,全面组织、协调和服务纺织非遗传承与发展工作,也为助力非遗扶贫与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 统计数据。在已公布的国家级非遗1327代表性项目、3068代表性传承人中,纺织类项目197项、代表性传承人182名;分别占15%、7%;在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40个项目中,纺织类项目3项;在国家文旅部、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入选的383项目中,纺织类项目104项,占27%。纺织非遗资源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和欠发达地区,上述数据体现丰富的纺织非遗资源为助力扶贫与乡村振兴提供了潜力和空间。 探寻思路。四年来,先后赴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内蒙、湖南、重庆、四川、浙江、广东、江苏、辽宁等地,调查研究地方尤其少数民族地区纺织非遗生存发展状况,在摸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探寻出“把准方向,整合资源,创新传承,突出重点,市场动力”,作为行业非遗传承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的基本思路及工作着力点。 (二)行业会展平台助力 非遗大会。连续四年举办中国纺织非遗大会,是一个非遗大类、由行业性社会组织举办的唯一的全国性专业行业,成为展示纺织非遗发展成果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会议集主题大会、专题论坛、展览展演、年度报告发布、推广大使揭晓、参观体验与工作座谈等为一体,为纺织非遗事业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思想与智慧源泉、研发与设计资源、品牌与市场渠道和可借鉴的实践经验,2019年入选“中国非遗十大事件”,成为促进传统工艺振兴的一项品牌活动,受到全社会关注。 展览平台。在北京、上海、沈阳、大连、潮州等地举办形式多样的纺织非遗展览,集中展示、销售来自各民族传统工艺融入现代服饰、家居用品、婚庆民俗、文创与旅游用品和艺术作品等,现场签下订单,成交效果超出预期,促进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引入市场机制,有效融入现代生活。今年新冠疫情催生网络直销带货十分活跃,不少地域性和民族特色的纺织非遗成熟产品借助网络平台成功销往海内外市场,为纺织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商业形态,有望成为今后市场推广渠道的常态。 (三)推广大使榜样助力 推广大使。四年来纺织非遗大会共推出46名非遗推广大使、1名友谊大使和8名大使提名,主要构成为传承人、设计师、企业家、品牌商、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等,其中30%来自少数民族地区、60%有非遗扶贫与助力乡村振兴的成功经历,成为纺织非遗传承发展的榜样力量和助力乡村振兴的代言人、领头羊。 榜样力量。例如蜀绣国家级传承人郝淑萍把蜀绣技艺带入贵州大山,帮助苗族绣娘在传统图样基础上开发具有创意的苗绣产品,丰富品种结构,拓展消费市场,振兴乡村经济;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成功探索“中国手工坊”模式,搜集整理民族地区传统纹样,与绣娘共同设计、制作符合消费者时尚审美产品,打造让深山绣娘依靠手艺改变命运的深山集市,带领深山绣娘走进国际时尚舞台;省级土布传承人、小巷三寻非遗品牌创始人郑芬兰,种植棉麻崇尚天然,19年的寻梭之旅,把布织机引进校园,发起乡村振兴社创大赛,创建纺织品主题的乡村文旅综合体民宿。 (四)“双创”基地建设助力 背景情况。内蒙古科右中旗是蒙古族刺绣的重要基地,当地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与开发工作,通过政策支持、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市场运营模式,吸纳2万余名绣娘执针持线上岗就业,建设刺绣产业链条,打造王府刺绣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成为内蒙古非遗脱贫和新时代农牧区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截至2019年全旗贫困发生率由两位数降至个位数,形成刺绣产业村50多个,技艺好的绣工月收入超过3000元。2020年建成上万平米的蒙古族刺绣产业园,预计全年全旗刺绣产业实现产值1600万元,利润800万元,一项传统工艺改变了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基地建设。中国纺联对科右中旗进行了深度调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授予该旗“全国手工刺绣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称号。与内蒙兴安盟共同举办“全国手工刺绣创新发展大会”,聚集各类资源,加强多绣种交流,扩大内蒙古刺绣影响。向科右中旗输入设计资源,提升绣品品质,丰富品种结构。推举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带头人白晶莹为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在行业会议推介双创经验,进行舆论宣传。为科右中旗双创刺绣产品提供展览与商贸平台,扩大市场影响力。 纺织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有所起色,依然面临诸多课题和难题,仍需深耕细作。“十四五”时期,中国纺联进一步筑牢使命追求,发挥好社会组织资源整合、平台服务作用,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依靠社会、行业和市场的力量,力争为纺织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再立新功。 信息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 综合整理:《纺织服装周刊》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