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常新”到“常青”,中国国际时装周做对了什么? |
品牌如人,也有着生命周期。今天的消费者对服装的功能、情感、文化都有着更加丰富、更多共鸣、更有温度的价值要求。尤其当时尚消费市场增长趋于平稳,保持活力,贴近当下消费者的生活,才不会被消费者抛弃。
27年,从“常新”到“常青”,中国国际时装周做对了什么?
年轻化是一种情绪价值
今日,年轻化内容与年轻人群已经不能直接划上等号。年龄不再是划分客群的依据,不少成熟消费者同样渴望追随前沿潮流,从服装消费中获取感到年轻的情绪价值。
他们与欧美时尚潮流的时间差也在不断缩小,从早前的Jacquemus到现在GANNI,追逐小众时尚品牌的个性产品已成一股强势潮流,悄无声息地重构国内时尚消费的市场。
但急速发展的市场往往将品牌带向两难局面,一方面,卖场起家的大型服饰品牌在弥补品牌力时偏向保守,避免造成过高的商业风险。另一方面,近年热度不减的设计师品牌市场也让一些品牌过早从打磨创意转向商业化扩张,造成设计师“毕业系列即巅峰”的现象,无法在创意层面与全球更多设计师品牌同台竞争。
在中国国际时装周,无论是成熟大品牌还是发展中的设计师品牌,都拥有更多向前迈进的可能性。
成熟的行业头部品牌,如杉杉、迪尚、南山智尚、真维斯、坦博尔、创世、际华等,既能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发布更具概念感、实验性的设计,建立起品牌年轻潮流化、令人耳目一新的形象,又可以稳健的商业款维护长期的品牌用户,品牌“大胆玩”与“放心卖”之间不再矛盾。清河羊绒X红太羊绒发布让我们看到羊绒产业带在年轻化、高端化方向的努力,“镜·界”-绸都盛泽风尚秀同样透出面料产业带对可持续时尚、先锋潮流的更深理解。
设计师品牌,在中国国际时装周实现的跃迁也十分明显。山谷少年从耕耘电商逾10年的设计师品牌,到令人瞩目的“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品牌,每一次发布都带来超预期的秀场创意和设计质感。生活在左、素白、璇知物等网生设计师品牌同样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不断实现品牌调性的跨越式上升。
陳宇CHNNYU品牌近二十年来始终关注时代进展,设计师陈宇本季试图呈现人工智能时代的时装生活。WOW-IN哇吲秉持强烈的行业情怀与使命感,创始人刘盛毅培养的年轻设计师挑起品牌女装设计大梁。来自北京舞蹈学院的“忙碌舞者的陪伴”品牌,更直接从更细分的群体切入,以跨场景融合中国美学的前卫设计……这一切让人深刻感受到,中国国际时装周正在打造国内最为丰富多元的时装周生态圈,呈现真正根植本土的“中国好设计”。
“留白”也是一种赋能
10+3 SHOWROOM青年设计师基地计划作为中国挖掘扶持新生代设计师最重要的项目之一,每届由国际专业评审团评选出10个时装设计师品牌和3个配饰设计师品牌,自2013年创立,至今选拔、扶持了156位年轻设计师。入选的设计师,可以在秀场发布、商业展会、媒体曝光、大奖评选等诸多方面给予大量资源扶持。本季8个“10+3”设计师品牌举办专场发布,全部13个设计师品牌参与时装周官方配套展会DHUB设计汇,时装周组委会邀请买手、媒体、KOL前来帮助年轻设计师扩大品牌曝光,加快商业化进程。
仔细翻看本届名录,入围的13位青年设计师既有曾就读于意大利、英国知名时装设计学院或清华美院、中央美院等国内重点院校的“学霸”,也有在“大浪杯”“虎门杯”等含金量极高的服装设计大赛上屡获殊荣的“赛霸”,还有出版作者、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研究人、“经纬计划”入选者……他们生动有趣,复杂迷人,但绝不面目模糊。
无论是衣曳东方YEAREAST以衣入画东方艺术时装、AidenYFeng以多种特色工艺打造的青年潮流超前设计;AIPALA艾帕拉将酷感混搭融入“半职人”设计;山从云从丝绸之路文明衍生的极简主义设计;悟蓝手作WULANshouzuo的非遗蓝染清新休闲设计;ZUYAO SONG的非遗泥染工艺与“生旦净末丑”主题;衫也晴之从丹霞地貌切入更具动态感的新中式设计;Xiangqiao Sheng东西美学交融的“镜花水月”轻质礼服……年轻的中国设计师品牌在此不再扎堆跟风,千篇一律,而是努力打造清晰的品牌风格,探求更鲜明的设计表达。
谁能建立一种新的风格,谁就拥有最过硬的竞争优势。年轻新锐设计师恰恰就是这样一群人,永远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和让人无法预测的灵感。这也是中国国际时装周在线下场域、展示平台、发声渠道等多个纬度,处处为中国年轻设计师群体予以更多空间的原因——不设限、更宽松的“留白”最能增加设计师品牌的成长势能。
把新锐设计引入公共叙事
中国国际时装周对新锐设计师的关注和支撑,体现了其对中国时尚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深度参与与持续赋能。通过发挥时装周作为时尚文化引领者的角色,将新锐设计品牌引入中国服装的公众叙事中。
首先是品牌IP效应。中国国际时装周把官方展会DHUB设计汇和10+3 SHOWROOM青年设计师基地计划当成品牌一样去运作,沉淀出了在全国范围内认知度较高的展贸IP。自推出以来,每季中国国际时装周平台上的众多大型公共时尚活动,如秀场展演、商贸对接、论坛沙龙中,处处可见这两个IP的身影。在IP蓄能沉淀的过程中,也使中国国际时装周拥有了持续打造年轻化内容的引擎。
近十年中,这两个项目继续成为先锋时尚文化潮流的汇聚点,成为具有辨识度和“人设”的时装周文化符号,以自身成长叙述中国新锐设计的快速发展,也为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平台具备了相应的新锐、先锋、创新的调性。
从“10+3”项目成功走出的设计师,早已成长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如邹游、施杰、班晓雪、安博、惠文龙、叶谦、陆玺娅、卢英男、孟月明、刘超颖、陈丹&陈盈、程澄、黄光辰、夏乙旗、韩琪、东雅儿、杨君、龙晶……
年轻的“10+3”设计师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以较低成本玩转天马行空的创意,并获得持续成长。已获得“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的龙晶,进入在中国国际时装周向上生长的第三年,本季携手广州原创潮牌MI&GO在秀场上玩起了“泥巴”——带来一场「泥塑」时装秀,用融化的软雕塑感去表达当下大众内心的真实感受;同样已跻身“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的东雅儿,同样连续三年举办专场发布,将克里姆特的代表画作为灵感,设计Z世代气质浓郁的前卫系列;还有“10+3”设计师李清伟,自2021年起不间断举办发布,本季最新设计持续刷新品牌质感与调性……
时装周的使命,是为品牌、设计师、消费者等产业链各个环节提供一个开放场景。它为产业创造的价值,即是让设计、服装、文化、商业与生活方式在此自然地融合生长。当市场增长趋于平稳时,更凸显基本功的重要性。新锐设计最终如何实现商业转化,是商业市场众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时装周平台需要持续推进的,就是让大众建立起对新锐设计的认知度,和提高在市场潮流中的接受度和关注度。
无论是通过10+3 SHOWROOM青年设计师基地计划入围设计师品牌发布、登陆DHUB设计汇进行商业助推,还是利用中国国际时尚论坛、云聊直播间等媒介进行公共传播、撮合新锐设计师与产业链上游深度合作,甚至鼓励成熟品牌勇于采用突破固有印象的年轻设计,中国国际时装周对新锐设计的推广触达方方面面。
时装周不是文化本身,但我们也默认了每个时装周都应该是一个文化平台,为公众制造时尚和艺术的生活方式,其中也包括让万花筒一般永不重复的“新设计”成为文化标签。
时尚从来都不仅是为了做衣服,而是为了活出个性的不同面向。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国际时装周构建了一个坚固的基底,不浮躁跟风,更不鼓励设计师浮躁跟风,然后不停叠加层次,拓展空间,为中国时尚产业增加更丰富的面向。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