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服装时尚行业资本运营新观察 | 有条件的服装企业都该上“新三板”?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5-09-30


本刊记者—赖松

  今年以来,除股票一级、二级市场外,国家及地方政府也相继完善了各级资本融资渠道,在商业界及投资领域,也有很多私募开始关注服装时尚产业,尤其喜欢关注那些具有消费引导能力的时尚品牌。在资本市场重新恢复“繁荣”的背后,困惑也随之产生了:面对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到底该等待还是主动出击?    

服装业将搅热多层次资本市场 

   前几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家对货币信贷政策收紧一度威胁到了不少中小企业的生存。在整个资本市场上,服装产业一直都不是投资的热点,如今这一问题似乎出现了扭转的现象。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服装业的机遇。         

行业巨头背后的产业资本力量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愈加活跃。尤其是在深圳的高端女装企业歌力思上市后,以歌力思为代表的行业内大公司开始重点关注中小型优秀公司和品牌,竞相把他们列为投资、合伙、收购的优质标的。      

  9月8日,歌力思正式对外界宣布,已完成对德国高端女装品牌Laurèl品牌的收购,具体包括Laurèl品牌在中国大陆的所有权及经营权,而这笔收购完成的时间距离歌力思上市不到半年。       

  按照原定的计划,补充主营业务、扩大并完善原有的生产经营体系是歌力思上市的主要目标之一,但募投项目的进展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来落实。与此同时,上市后如何高效地使用募集来的大量资金,成了歌力思董事长夏国新需要尽快解决的新问题。       

  收购欧洲的高端女装品牌,用来补充原有的品牌线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歌力思解决问题的一个合理方案。这笔交易的结果如何并不重要,对业内同行而言,在歌力思如此紧迫地花钱举动背后,意味着服装时尚业的融资环境再次得到了改善。歌力思这样的公司在正式进入资本市场后,除了能加快自身的发展外,他们还会把融资获得的大笔资金投入到产业中来。       

  从过去半年歌力思的变化来看,剧情确实是这样发展的。在歌力思上市后,为了落实发展打造中国的高级时装品牌集团的战略,歌力思一直都在寻找符合公司战略的国内国际时装品牌进行洽谈与收购。夏国新也明确表示,未来将继续对业内的优秀公司进行投资。       

  作为新兴的产业资本代表,歌力思背后的投资团队将为国内服装时尚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另外,从个人的角度看,夏国新对服装时尚产业的热情也算是一个“利好”。未来几年,中国服装业内很快会出现一股具有持续推动能力的产业资本力量。       

有条件的服装企业都该上“新三板” 

  不仅仅是歌力思,事实上对所有创业的人而言,登陆资本市场、成为公众公司,是无数中国企业家的梦想。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承受上市过程中的高昂成本,退而求其次成了他们实现梦想的另一种方式。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信用等级低、信用风险大一直都被看作服装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的短板,这个短板阻塞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自金融危机后,国内中小型服装企业遭遇的资金困境变得尤为明显。为了改善这一局面,国家相继出台了完善各层级资本市场的政策措施,“新三板”概念也应运而生。       

  在多层级资本市场完善政策措施出台前,“新三板”原本和服装行业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按国家的规划,挂牌的企业基本上都是高科技企业。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扩容、调整,新三板准入的企业已经扩展到了各行各业的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也包括服装时尚产业。       

  较之主板,新三板的挂牌条件无疑宽松得多,具体体现在财务门槛以及业务要求等方面。目前,新三板监管层对服装时尚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依然是如何解决持续盈利的能力。     

  在谈到服装企业面临的产业新环境时,中国服装协会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国强对本刊表示,随着多层级资本市场制度的完善,像新三板这样的融资渠道对中小服装企业而言带来了极大的利好,他强调说,“有条件的服装企业都应该上新三板”。       

  尽管新三板市场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在短短的时间内,挂牌数量就超过了2700家,这其中还包括了吉芬、乔顿这样的优秀服装企业。不过,从整个新三板挂牌的行业分布看,知名的服装企业并不多。       

  针对这一现象,陈国强表示,从挂牌数量上看,服装企业在新三板上市的空间还有很大。如果能在内部管理、内部控制及标准化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地改进,服装企业上新三板的几率将变得更大。       

玩“四板”市场仍需理性      

  在“新三板”概念炒得火热的同时,以地方股权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为核心的“四板”市场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中小服装企业接受。事实上,在2014年年初,本刊曾经专题探讨过企业登陆四板市场的利弊问题,结论是: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日益火爆的当下,企业应该持更加谨慎的态度。因为从当时的资本市场环境来看,与四板市场相关的政策法规、机构运行机制和盈利模式仍不十分完善。       

  在经过近两年的运营后,如今,作为多层级资本市场补充的四板市场也慢慢地发生了变化。四板市场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再次点燃了服装企业的“上市”热情。这也催生了四板市场自身的完善与提升。       

  目前,全国已经成立了29个股权交易中心,截至今年5月,总计挂牌企业数量为18000多家。其中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6300家,占比三分之一,成为国内最大的场外资本市场。         前海智媒副总裁史立明在谈到四板市场的作用时对本刊表示,“四板”为中小服装企业带来的“资本智慧、资本人脉、投融资对接”综合服务是毋庸置疑的,但企业自身也应该加强学习和了解,在选择资本市场时做出理性的选择。       

  四板市场看似蓬勃发展的局面同样容易让人产生困惑。值得注意的是,从各地股权交易中心实际挂牌企业情况看,在29个中心里,仅有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上海股权交易中心、天津股权交易中心三家面向全国市场开展服务。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